南怀瑾(1918——2012 ),2012年9月29日坐化,享年95岁。 南老师思想上回到诗酒田园,是个令人羡慕的老人。
虽然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,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,涉猎了古典力学、相对论、量子论、弦论等,但越来越困惑迷茫,总觉得自己无知。 起初,我对释明儒表示拒绝,认为那是一张腐朽愚蠢的封建糟粕。 后来,不知是什么原因,闲着无聊地看了《南禅七日》,改变了“三观”。 正如任何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的那样,人的三观是最不容易改变的。 全盘否定,就像用自己的手杀死过去的自己。
后来,就像发现了一样,买来了南老师的书,间接地接触了释道儒教典籍。 南老师说而不写,书是学生总结的讲话,讲话不拘文字,必不严谨,有“依法不依人、义不言传、智慧不依知识、义不依义”的文风。
做学问,最重要的是研读原著。 因此,儒家认为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诗经》、《易经》 阅读了《传习录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等。 佛家的十三经、《黄帝内经》等。 这些经典都是文言,而且由于存在文化断层,经典本身理直气壮,寓意悠远,困难之大、之多、之坚固可想而知。 我就像蚂蚁一样,咬着一根根大骨头,好在有南老师等老人的指导,十多年来才勉强得到。 人有三命:命、命、慧命。 南老师是引导大家养慧生命的人,感谢老师!
读原著前,南先生广征博引,以为高深莫测; 读完原著后,发现了南老师说的话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 后来,我意识到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表明自己是半杯水。 引导学生需要机器教育,切入点很重要。 切入点高、低不利于文化传播,切入点的选择需要看受众的需求,这需要极大的智慧,常人做不到。 出发点高了,有点像学术,大家没有接受的能力; 起点低了,大家都不想接受; 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。 所以南老师掀起了国学热。 由浅入深,由深入浅。 南老师只是引导你入门,剩下的修行全靠个人。 在东方玄学中,能做到又深又浅,才是真正的深奥。
南老师说:儒家是粮店,道家是药店,佛家是百货公司。 处世以儒家为本,可以立身以道家为骨,修心须佛家为法! 合情合理、无法释怀的儒家,白白是人!
你问南老师“水平怎么样”了吗? 我回答南老师说“没有水平”! 水平需要标准的测量。 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他? 他敏而笃行,诲人不倦,喜而忘忧,不知老已近。 南老师是老人,知行合一,慈悲为怀。 如果标准是良知的话,只能说他是合格的老师。 南老师说:
以佛为心,以道为骨,以儒为表,大大方方地看世界。
学会手、学会身体、学会头脑,可以从容地生活。
你问“为什么学术界不承认”? 他需要谁的批准? 你可能根本不懂“学术界”这个词。 孔子说过“志在道、依德、依仁、游艺”,术就是艺。 “志在道、依德、依仁”的人需要被认可“玩艺”的人吗? 学术就是依靠学术事业生活的人,这样的人很少有独立的思想、自由的精神! 他们以保护可怜的自尊心为目的,学术至上,对没有任何好处! 像张中行、徐晋如等。 学术者认为“茴芹有几种写法”、“今之学者为人”(向他人夸耀自己的所谓学问); 南先生如何“行古之道而御今之有”,自私自利。
人生境界是看:山是山,看水是水; 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 看山还是看山,看水还是看水。 搞学术的大多还在一楼转,只是极少数运气上了二楼; 南老师已经进入第三层,这是一个“人如果不是自己,东西就会被遗忘”的天界。
老子为什么从函谷向西走? 听说过庄子借粮、孔子断粮、佛陀吃马麦的故事吗? 在他们生活的时代,有多少人承认了呢? 学术界只教你如何谋生吗? 南老师告诉你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谋生,而是通情达理,把“没用的事”用在生活中。
作为学生,要注释、道、儒、文、科兼备。 释、道、儒使你做人,文、科要让你谋生,不偏不倚。 南老师只是教人求真、学真人、学以致用。 学术再好,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,有什么意义呢? 王国维、陈寅恪等。 为了学问日益加深,道路受损,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。 南老师引导学生平常心,行慈悲心,启般若慧,做本分之事,做自由自在的人,见证菩提道,活在当下。 他说:
读三千年的历史,无非是名声和功绩。
文章来源:《法音》 网址: http://www.fyqk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405.html